Barthes’ words

为今晚做阅读准备,遭遇Barthes’ words: Truth always rests with the minority, and the minority is always stronger than the majority, because the minority […]

Tag Search?

Via John Battelle’s Searchblog: “if more and more services in 2005 add user-generated tagging, will “federated tagging” be far behind? […]

雨天的罗马

穿紫红色衬衫的中年人 面前放着一杯Espresso 目光专注 笔尖在厚厚的笔记本上游走

“生机论“的复活

对于电脑来说,不管电脑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其计算行为的实质,不是“结构”的硬件,而是“组织”(也就是一种抽象控制结构)的软件。 那么生物体的“生命力”,也似乎应当是存在于分子的“组织”之中,而不是在分子本身。

虚拟身份-Virtual Identities

身份(identity)这个概念,一个重要的源起是传播理论中的“象征互动观”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由Erving Goffman等发展而来. 这个学派的一些基本假设包括:转播经由创造共享的明显的象征符号而发生;自我是经过传播而建构;社会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才成为可能。或者说:我们是他人的产物。 在公共的虚拟空间,身份是怎样被建构的呢?  网络给了那些边缘化的群体以声音,对于残疾人,新移民或者极权统治下的独立知识分子,网上社区的建立就格外地重要。而这些声音和虚拟社区的总和可以帮助这些边缘化的人们在现有的权力社会结构下重新谈判与建构身份。 在这重新(通过虚拟空间)建构身份的过程中,原有的身份也被转换了。重要问题是:这样的身份转换,究竟是增强了,还是消弱了这些群体的社会责任呢?

Social software reading list

Liz’s recommendation: mamamusings: social software reading list: * Emergence: The Connected Lives of Ants, Brains, Cities, and Software, by Steven […]

Indochine

依然记得无以伦比的结尾: “你就是我的母亲。……怎么啦?” “没有什么,鞋跟断了。” 她转过脸去,看着雾蒙蒙的日内瓦湖。(身后的旅馆里,一个国家正在诞生。)